形态特征
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茎细长,节上有毛或无毛,卷须常2裂或不分裂。叶鸟足状,常有5~7小叶组成,小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形,有小叶柄,中间小叶片长3~9cm,宽1.5~3cm,边缘有锯齿,背面或沿两面叶脉有短刚毛或近无毛。圆锥花序;花小,直径约3mm;花萼裂片三角形,长约0.5mm;花冠裂片披针形,长约2mm。果球形,成熟时黑色。花期7~8月,果期9~10月。
分布区域
产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贵州。现各地多有栽培。
生长环境
生于山间阴湿处。
生长习性
喜温暖气候。喜阴湿环境、忌烈日直射,耐旱性差。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,宜选择山地林下或阴坡山谷种植,以肥沃、疏松的砂壤土为好。
繁殖方式
用种子、根茎分段和茎蔓扦插繁殖。
栽培技术
种子繁殖:用直播和育苗移栽法。直播法,播期3-4月,按行距40cm开沟条播,覆土1cm。出苗后高15cm时,按株距15-20m间苗、定苗。育苗移栽法,将经浸种的种子在苗床上撒播,苗长出2-3片真叶时,按行株距40cm×m于阴天移栽进大田。根茎分段繁殖:3-4月,将根茎挖出,剪成长约5cm小段,每段有1-2节,按行株距50cm×30cm开穴,每穴放入1小段,覆土约3cm,1hm2栽45000株左右,栽后及时浇水保湿。茎蔓扦插繁殖:5-7月,把地上茎蔓剪下成段,每段保留3-4节,去掉下面2节小叶,按行株距10cm×10cm斜插入苗床,浇水保湿,待长出新根和新芽长至10-15cm时,按行株距30m×15cm开穴植入大田。田间管理苗期注意松土除草,勤浇水,遮荫避风。一般可搭2高棚架遮荫,棚下用竹杆插人字形支架,引蔓缠绕生长。在林下种植,不需搭棚架,任其匍匐地面生长或攀缘他物生长。苗期追肥1次,生长盛期追施复合肥2-3次,每次每1hm2施105-180g。平时注意浇水保湿,避免干旱,雨季注意排水防涝。每次收割后都需追肥1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