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区域
分布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西藏等地。主产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生长环境
生于林下阴湿、腐殖质较厚的地方。
生长习性
喜凉爽、湿润环境,怕冻、怕旱、怕高温,并怕积水。天麻无根,无绿色叶片,上种子到种子的2年整个生活周期中,除有性期约70d在地表外,常年以块茎潜居于土中。营养方式特殊,专从侵入体内的蜜密环菌菌丝取得营养,生长发育。宜选腐殖质丰富、疏松肥沃、土壤pH5.5-6.0,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。
繁殖方式
以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进行。
栽培技术
首先要培养好蜜环菌菌材或菌床。一般阔叶树都可用来作培养蜜环菌的材料,但以槲、栎、板栗、栓皮栎等树种******。天麻用块茎进行繁殖,主要用无明显顶芽、个体较小的白麻和米麻作种麻,11月至翌年3月为栽种适期,但以11月冬种为好。采用菌材伴栽法或菌床栽培法。可选用室内培育、室外培育、防空洞培育。有性繁殖:天麻种子极小,由胚及种皮组成,无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备,发芽非常困难。种子萌发阶段必须与紫萁小菇一类共生萌发菌建立共生营养关系,种子才能萌发。可采用树叶菌床法或伴菌播种法播种。田间管理主要是防旱、防涝和防冻。病虫害防治块茎腐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,要严格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;培养菌枝、菌种时,菌种一定要纯;加大接菌量,抑制杂菌生长。
病虫防治
块茎腐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,要严格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;培养菌枝、菌种时,菌种一定要纯;加大接菌量,抑制杂菌生长。
药材性状
干燥根茎为长椭圆形,略扁,皱缩而弯曲,一端有残留茎基,红色或棕红色,俗称鹦哥嘴,另一端有圆形的根痕,长6~10厘米,直径2~5厘米,厚0.9~2厘米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半透明,常有浅色片状的外皮残留,多纵皱,并可见数行不甚明显的须根痕排列成环。冬麻皱纹细而少,春麻皱纹粗大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。断面略平坦,角质,黄白色或淡棕色,有光泽。嚼之发脆,有粘性。气特异,味甘。以色黄白、半透明、肥大坚实者为佳。色灰褐、外皮未去净、体轻、断面中空者为次。